Skip to content

特別的心理學行為(五分鐘心理書:墨菲定律)

一句精華:

「有可能發生問題的地方,一定會發生問題。」這是墨菲定律告訴我們的一個事實。因此,我們要好好地準備,為即將出現的問題思考對應方案。原來,除了墨菲定律,世界上還有很多對我們有幫助又重要的心理學定律。墨菲定律這本書將會為大家介紹大量的心理學定律,幫助大家進一步認識自己。

淺談墨菲定律

關於墨菲定律,有一個最常聽到的定義就是:「最有可能會發生錯誤的地方,一定會發生錯誤。」 在1949年,美國空軍基地的技術人員提出了墨菲定律。 那麼,這個定律跟我們有什麼關係?

墨菲定律在生活中隨處可見,例如:

  1. 正在等待中的火車或巴士遲到或飛站
  2. 關鍵時刻重要的東西突然出錯

在重要時刻,總是會有些東西突然出現問題,影響我們。這就是墨菲定律在發揮作用。 根據墨菲定律,我們可以發現四個重點:

1. 任何事情都不如表面上看起來這麼簡單

2. 任何任務或工作的完成時間都比你想像長

3. 有機會出錯的地方,一定要仔細再三檢查

4. 如果你預感某些事會出錯,它真的很有機會出錯

基於以上四點,為即將發生的事情做好準備是百利而無一害的。 以下面情況為例:

股票市場是一個很容易虧錢的地方。你知道虧損一定會出現,所以要做做好一切準備,例如:設定止損、設定止賺條件,確保問題出現時不會為你帶來問題;另外,你知道隨著年紀增長,健康一定有機會出現問題。所以,你購買保險以防止問題出現。

既然最壞的情況總會發生,最少我們可以提前做出一個周全的預備方案。這就是墨菲定律帶給我們的最大啟示。

不思考也是一種思考:醞釀效應

Eric在工作上又遇到一些困難了。他花了大量時間在思考到底如何解決這個問題。在同事一個又一個下班後,他仍然找不出解決方案。「算了,不想了。回家吃飯。」Eric這樣對自己說。他在街上吃了一餐好的並回家洗澡,把今天的悶氣消除。在洗澡的一刻,突然他靈機一觸,想到問題的解決方案。

你在日常生活有遇到過相似的情況嗎?不論花多少時間,仍然想不到解決方案。在你暫停思考並做其他事情後,腦海突然閃現出解決方案。

這一戲劇性般的過程,被心理學家稱為:醞釀效應。

當我們盡力去解決一個複雜的或者需要創造性思考的問題時,無論耗費多少精力都找不到正確的思路。在這種時候,暫時停止對問題的積極探索,反而可能會產生關鍵性的靈感,而這就是「醞釀效應」。

《墨菲定律》

人的思考模式有兩種,分別是:理性思維以及直覺思維。前者依靠邏輯,後者則依靠想像力。兩種思維模式各有各的好處。例如,邏輯思維幫助我們分析情況,做出合理的決定;直覺思維幫助我們進行創意思考,想出一些新點子。

在Eric的例子中,邏輯思考無法為他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。因此,在他放下工作並進行休閒活動後,直覺思維開始發揮作用。最後幫助他想出一些無法用邏輯想出的解決方法。

從《醞釀效應》中,我們可以學到一個教訓:有時你越緊盯著某件事,越無法找出最好的方法。不妨放下一會兒,讓你的創意腦發揮作用。

無視危機才是真正的危機:溫水煮蛙效應

比爾蓋茨在互聯網初期這樣跟團隊說:「微軟距離破產只有十八個月。」這句話告訴每位微軟的同事要懂得事情的迫切性,開始投放精力在互聯網上。這是聰明的一步,因為根據溫水煮蛙效應,如果不懂得居安思危,問題會慢慢浮現並去到無法修復的程度。

用溫水煮蛙 ,意味著把溫度一步步提升,直到青蛙被煮熟為止。由於青蛙身體可以隨著外在溫度而調節,所以會在鍋中坐以待斃。相反,如果一開始便把溫度調到很高,青蛙在一碰到滾水後便會立刻因為溫度過高而跳走。

因此,溫水煮蛙在形容逐漸變得嚴重的問題。

一個叫作海茵茨曼(Heinzmann)的人又做了一個更精確的實驗,他用九十分鐘把水從攝氏二十一度加熱到了攝氏三十七.五度,平均每分鐘升溫速率不到攝氏○.二度。在此期間,他沒觀察到青蛙的行為出現異常。經過不斷實驗,他發現,青蛙可耐受的臨界高溫是攝氏三十六到三十七度。如果水溫加熱到攝氏三十七.五度,青蛙就失去了一躍而起的能力,最終被活活煮死。

《墨菲定律》

留意身邊發生的事情,看看有沒有逐漸改變、逐漸惡化。很多事情都不會一下子便發生。問題在你發現後,很多時已經變得嚴重。就像微軟的例子,如果這家公司在互聯網變得成熟後才決定要加入這個科技,便可能會因為錯失先機、失去了電腦的統治地位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