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句精華
原則這本書的作者是橋水基金的創辦人瑞.達利歐,在書中,他為讀者們分享了很多和生活與工作有關的實用建議。想要過上更美滿的生活以及活得更愉快,可以參考本書以及本文所提及的建議。
關於《原則》這本書
本文閱讀時間:4分鐘
「原則」這本書的出現源自瑞.達利歐在進行投資時遇到的問題。他發現自己應該靜下心來把當年來得到的心得整理,幫助自己面對未知的問題和情況。他認為,每一個問題都可以透過某些準則來面對。因此,他把這些規則整理並分成三個主題,幫助自己面對不同問題。
原則這本書共分為三大主題:
- 瑞.達利歐本人的奮鬥史
- 瑞.達利歐的生活原則
- 瑞.達利歐的工作原則
達成目標的五個步驟
關於生活原則,達利歐認為自己要做到「足夠理性」去面對世界發生的不同問題。巴菲特的其中一條投資原則是:「別人貪婪時,我恐懼;別人恐懼時我貪婪。」這句說話聽起來比做簡單。因為,人是感情用事的生物,在人人都對市況感到「恐懼」時,要做到眾人皆醉我獨醒並不容易。
所以,達利歐為自己創造了一連串的步驟,幫助自己更理性地進行思考。在書中,他為讀者們分享了理性地實現目標的五個步驟:
- 設定目標
- 認識問題
- 診斷問題
- 尋找解決方案
- 執行方案
很多人在執行以上五個步驟時都會遇到問題,因為人的天性使然。其中,人類的慣性思維經常都會影響我們分析問題。例如,某股票經常在跌到$700後反彈向上。最近,該股票再次跌到$700水平。很多人會下意識認為:「該股票又來到支持位了,是時候進場購買。」這就是慣性思維,人們覺得之前發生過的事情,下一次亦會發生。慣性思維會令人注意不到新問題,一次從未發生的意外可能會為我們帶來很大的沖擊。
另外,人類總是會帶著「傲慢」的態度去面對批評或錯誤。當有人指控我們犯錯了,大腦便會下意識地覺得別人在踐踏自己或是不肯接受自己犯錯。當我們不肯接受自己犯錯,便很難獲得進步。因為進步來自「發現錯誤並修正」。
想要解決以上問題,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建立開放態度,告訴自己:「我的觀點可能存在著盲點,需要打開心胸接納別人的想法。」要做到開放並不簡單,需要不斷練習。
另外,我們亦可以嘗試透過更科學化的方法去幫助自己。例如,嘗試記錄自己的想法、時間使用等,這樣我們便不會透過「主觀想法」去量度自己的生活。
絕對的透明度以及真實
雖然所有原則都對達利歐的成功作出了不同的貢獻,但有些原則比其他原則更重要。以下是他認為最重要的兩條原則:徹底的真實和透明。
徹底的真實性:想象一下,在一個環境中,你和你認識的每一個人都感到很舒服,可以隨時誠實地說出自己的想法。這是一個非常有效的工作環境。在公司裡,這可以確保員工們能發現不同錯誤、談論不同問題。當員工們可以暢所欲言而不需要害怕結果,公司便能成長。
透明度:這與徹底的真實性有關,並有助於實現徹底的真實。你對你已經做的、正在做的和將來要做的事情越坦誠,人們就越能準確地衡量他們對你的想法或觀點。
從理論上說,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,如果我們總是實行這兩個想法,將有助於我們跟周圍的人交流。我們不這樣做的原因可能是因為情感上的困難。我們欺騙自己,認為 “不說更好”。
但是,如果你誠實地告訴他們,你認為他們沒有準備好做那份新工作,或者他們作為企業家缺乏關鍵技能的地方,你的朋友會受益多少?如果你看看雷所建立的公司,就會發現它有很多。
面對痛苦可以為你帶來進步
在為目標奮鬥的過程中,我們總是無法避免「痛苦」。
人在突破舒適圈的過程中會感到痛苦,而經歷痛苦後,我們可以成長。以上述的「透明度」與「真實」為例,真實與透目代表我們要接受別人對自己的評價、接受自己的不足。沒有人喜歡被糾正、也沒有喜歡犯錯。以筆者為例,出現某次投資錯誤後,我總是害怕跟別人談論這個錯誤,因為我不想別人看輕我、不想否定自己的能力。但是,正正是這種「反饋機制」,我們才能實現進步。當我們犯錯並面對錯誤後,下一次便能避免。
「深刻的反思使我們更容易理解痛苦的原因,找出問題所在,然後努力把這個問題降到最低。」
因此,達利歐建議讀者定時進行反思、花時間跟別人探討自己的錯誤。因為這個過程能幫助我們避免重覆犯錯、避免犯下同樣錯誤。